隨著泰國政府近年來不斷調整外資政策,外國投資者在泰國的持股比例選擇成為關鍵決策點。究竟是選擇全外資(0%泰資)還是合資(51%泰資)模式更有利於企業盈利?本文結合2025年最新政策與行業趨勢,深度分析兩種模式的優劣,助您做出最優選擇!
一、政策背景:泰國外資監管的核心變化
2025年,泰國《外國人經營法》修訂草案正式生效,重點打擊“名義持股”行為,明確外資在受限行業的持股比例上限為49%。但與此同時,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(BOI)繼續為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提供100%持股權限及優惠政策。政策雙軌制的實施,意味著行業類型和投資規模將直接影響持股模式的選擇。
二、全外資模式(0%泰資):高門檻與高回報並存
1. 適用條件
- 行業限制:僅限BOI鼓勵的高科技、先進製造、綠色能源等領域。
- 投資門檻:註冊資本需實繳5000萬泰銖以上(約1000萬人民幣),並提交詳細投資計劃。
2. 核心優勢
- 100%控股權:無需與泰方分享決策權,規避合資糾紛風險。
- 稅收優惠:豁免企業所得稅5-8年,進口設備關稅減免高達50%。
- 土地所有權:投資5000萬泰銖可購買25萊土地(約4萬平方公尺),用於辦公及員工住房。
3. 潛在挑戰
- 行業准入嚴苛:非BOI鼓勵行業無法申請,如傳統零售、農業等。
- 長期資金壓力:註冊資本需分階段實繳,且土地不得用於出租盈利。
三、合資模式(51%泰資):靈活性與局限性交織
1. 基本要求
- 泰方控股:泰國股東需持股51%,外資上限49%。
- 行業適用廣:適用於大多數非限制行業,如旅遊、建築、批發零售等。
2. 主要優勢
- 低成本啟動:註冊資本最低200萬泰銖(約40萬人民幣),無需BOI審批。
- 本地資源整合:借助泰方股東的市場渠道與政策熟悉度,降低運營風險。
3. 關鍵限制
- 控股權缺失:重大決策需泰方股東同意,存在利益分配矛盾風險。
- 土地所有權受限:外資企業無法直接購買土地,需租賃或與泰方合作。
- 工作簽證配額:每200萬泰銖註冊資本僅可僱傭1名外籍員工,且需匹配4名泰籍員工
四、對比分析:如何選擇更“賺”的模式?

五、2025年最新政策風向
旅遊業外資清查:泰國政府嚴查“代理人模式”,吊銷40家違規外資旅遊企業執照,重申外資持股上限49%。
BOI土地新政:放寬辦公與住宅用地面積限制,允許異地設置,提升外資靈活性。
名義持股打擊:受限行業外資需在1年內將持股比例降至50%以下,違者面臨執照吊銷。
六、決策建議:根據行業與戰略規劃選擇
選全外資:若企業屬於高科技、製造業等BOI鼓勵領域,且資金充足,追求長期控股權與稅收紅利,建議申請BOI資質。
選合資:若行業受限或初期預算有限,可借助泰方資源快速落地,但需設計股權協議保障權益(如簽署投票權委託協議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