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泰國設立公司或經營業務,稅務合規是至關重要的一環。尤其是對外籍企業主來說,理解“企業所得稅(CIT)”、“增值稅(VAT)”和“預扣稅(WHT)”三者之間的區別,是合法運營與高效節稅的第一步。
一、泰國企業所得稅(Corporate Income Tax, CIT)
定義:企業所得稅是對泰國公司年度淨利潤徵收的稅種。
適用對象:
- 所有在泰國註冊的有限公司(Thai Company)
- 在泰國設有常設機構的外國公司分支機構
稅率說明:
- 標準稅率:20%
- 小微企業稅率優惠:
- 利潤不超過300,000泰銖:免稅
- 300,001 - 3,000,000泰銖:15%
- 超過3,000,000泰銖:20%
申報時間:每年一次,須在會計年度結束後150天內提交。
二、泰國增值稅(Value Added Tax, VAT)
定義:增值稅是對商品或服務銷售環節徵收的間接稅,最終由消費者承擔。
適用對象:
- 年營業額超過180萬泰銖的企業必須強制註冊VAT帳號。
- 進出口企業幾乎必須註冊VAT。
稅率說明:
- 標準稅率:7%
- 免稅行業:教育、醫療、農業等特定領域
申報時間:每月15日前提交上月VAT申報表及繳納稅款。
進項稅抵扣機制:企業可通過抵扣進項VAT,降低稅務負擔。
三、泰國預扣稅(Withholding Tax, WHT)
定義:預扣稅是付款方代替稅務局提前扣除稅款的一種機制,適用於支付各類費用時。
適用場景:
- 顧問費、技術服務費、租金、利息、股息、佣金等付款
- 適用於支付對象為自然人或公司(尤其是非居民)
稅率說明(部分):

申報時間:每筆付款後的7日內申報並繳納稅款
四、总结
理解企業所得稅、增值稅與預扣稅的區別,不僅是泰國公司合規運營的基礎,也關係到稅負最佳化與合法節稅。三種稅種在申報頻率、徵稅對象和用途上各有不同,企業應根據自身經營模式做好稅務規劃。